80年高考第一志愿填的是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一是因为高二迷上了有机化学,二是因为高分子是该校的王牌专业,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徐僖。

刚读本科时,徐是学部委员,高材系的系主任,偶尔还能在四大楼看到他匆匆的背影,但很快当了副校长,从此只能从新闻中见到他了。记得有次成都晚报登了徐为某灾区捐岀过万稿费的消息,一时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八十年代中期,在成都当个万元户很了不起,人们不理解大学教授咋个辣么有钱?其实,那个时候的稿费是按一千字几元钱计算,真的是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只有像徐先生这样的大拿,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才有可能挣到这些稿费,而且全部捐了。他自己依旧踩辆破单车,在校园里骑得飞快。我们为什么怀念八十年代?那个时候有钱不一定受人尊重,有情怀才受人尊重!

86年读研的时候徐先生给我们上专业课《聚合物结构与性能》,得以与大师近距离接触。大师讲课如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喜怒笑骂皆成文章,稍不留神就跟不上趟。该门课程的考试要求是写一篇与论文课题有关的文献综述。我的硕士论文课题是巜复合导电塑料的研究》,徐先生给我布置的文献综述是巜结构型导电聚合物研究进展》,他解释说:“从化学结构去理解导电机理会更深刻,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决定用途”。

得大师真传不敢怠慢,立马开启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模式,从凝聚态物理开始钻研,熬夜看资料做笔记,终于按时完成文献综述。交完稿去九眼桥理发,发现自己的衣着打扮与周围格格不入,蓬头垢面像个农民科学家。但转念一想:人来人往的九眼桥,又有几人能看懂聚合物导电机理中的“孤子理论”?

只有深夜与凝聚态物理较量过的人,才能理解求知路上那种苦行僧式的孤独。

但那时的我们有梦,
关于科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未知世界的旅行……


那篇文献综述后来发表在《仪表材料》杂志,学位课程也得了高分。世间自有公道,孤独终有回报。

读博的时候,虽然我们是塑料工程专业,但博士论文照例要送徐先生审阅认可后才能答辩。送完论文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评语,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去高研所大楼见徐先生,大师只吐岀两个字“不错”,然后就匆匆而别,大师好忙。

大约十多年前,瞿金平有个千万级的省重点项目验收鉴定,邀请我当专家。瞿当时还不是院士,是华南理工的副校长。到了鉴定会现场才发现徐先生是专家组的组长,我们这些晚辈怎敢吭声?一路听老先生滔滔不绝指点江山,我辈只能点头称是,然后签名走人。那也是此生最后一次近距离聆听先生教诲。



五棓子属漆树科,是我国西南川黔山区的土特产,五棓子单宁水解后可获得3,4,5-三羟基苯甲酸。徐僖通过脱羧制取1,2,3-苯三酚,再将其与糠醛缩聚反应制得可替代苯酚—甲醛塑料的五棓子塑料,以突破西方对新中国的封锁。徐僖在1951年主持建成重庆棓酸塑料厂,这是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完全采用国产设备和国产原料的第一个塑料工厂。作为我国最早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之一,徐僖被尊称为“中国塑料之父”,川大高分子的祖师爷。 

 

徐先生后来在四川化工学院(成都工学院前身)筹建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塑料专业,撰写我国第一本高分子专业教科书《高分子化学原理》,一生培养桃李无数。从成都工学院化工系的塑料专业到成都科技大学的高分子材料系,再到四川大学高分子学院,我们这个专业一直保持徐先生创建专业时的传统:从合成到加工再到应用,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宽泛的工程能力,这也是本专业在高分子产业界长盛不衰的原因。借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机成立的川大高分子校友会,应该继续高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大旗,理论联系实际守正创新,才是对徐先生最好的纪念!



今天是徐先生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文纪念天堂里的先生。如果天堂里有高分子,先生一定还站在塑料之巅,微笑着……




  川大高分子是国家重点学科,校友满天下!为了校友朋友们加强联系,特建立校友联谊微信群,已经在艾邦川大高分子群的,则无需加申请。为方便所在高分子校友会活动,资源共享,项目对接,请各位高分子校友,扫描二维码申请并加入! 9月29日校庆日,川大高分子校友深圳座谈会精彩回顾 欢迎关注川大高分子校友会公众号,查看通讯录 图片 川大高分子校友会网址:https://www.scupse.com/

作者 jyg